codesysplc與python的socket“牽手”:開啟工業控制無限可能
關鍵詞:codesys、python、socket 通信、raspberry pi、工業物聯網、實時數據采集、跨語言集成
微信公眾號原文連接:
https://mp.weixin.qq.com/s/0jwwybowub5lj0g26gvjsa
csdn:
https://blog.csdn.net/qq_36063437/article/details/153248117?fromshare=blogdetail&sharetype=blogdetail&sharerid=153248117&sharerefer=pc&sharesource=qq_36063437&sharefrom=from_link
一、引言:讓 plc 擁抱開放的編程世界
傳統工業里,plc 穩守固定邏輯,精準執行控制任務。在工業物聯網與智能制造浪潮下,工程師有了新期待:讓 plc 與 python 等現代高級編程語言聯手,將 plc 的穩定可靠與 python 的開放多元完美融合,從而釋放出無限潛能。
本文將以一個精彩案例,展示 plc 程序通過 socket 請求,讓樹莓派上 python 服務器抓取實時天氣數據并回傳解析存儲的奇妙過程,一起探索!
二、系統總體架構與數據流
系統由兩個主要部分構成:
| 模塊 | 平臺 | 功能描述 |
| codesys plc 程序 | 樹莓派上的 codesys runtime | 客戶端。檢測觸發信號、建立tcp連接、發送命令、接收天氣 json 數據、解析并輸出到變量。 |
| python 服務端程序 | 樹莓派 / 其他主機 | 服務器。監聽tcp端口,接收plc命令,通過 http 從 weather.com.cn 獲取實時天氣數據,解析后返回 json 格式響應。 |
三、codesys 端:實現 plc 調用外部服務的關鍵邏輯
codesys中新建名為socket_fb的功能塊(function block),在plc主循環中調用。
3.1 功能塊的引腳設計
socket_fb功能塊引腳示意圖
3.2 上升沿觸發與一次通信周期
代碼示例:
brisingedge := bsendtrigger and not btrigold;
btrigold := bsendtrigger;
plc 程序通過檢測輸入 bsendtrigger 的上升沿,觸發一次完整的通信任務。這樣可確保每次請求都是用戶或外部事件驅動,不會連續觸發導致網絡阻塞。一旦觸發在后續的程序中會依次執行以下命令:
周期初始化,清空所有狀態變量;
創建 tcp socket;
連接到服務器;
發送命令;
等待并接收應答;
解析結果;
關閉連接。
這是一個典型的“事務式通信模式”,類似工業現場中“一次握手、一問一答”的數據采集流程。
3.3 周期初始化
代碼示例:
if brisingedge then
bconnectok := false;
bsendok := false;
brecvok := false;
bdone := false;
srecvbuffer := '';
ierrorcode := errors.err_ok;
每次通訊開始前重置所有狀態標志,清空接收緩沖區。
3.4 socket 通信核心流程
codesys 的 syssocket 庫提供了底層網絡訪問能力:
| 函數 | 作用 |
| syssockcreate() | 創建 socket,返回句柄 |
| syssockconnect() | 與服務器建立 tcp 連接 |
| syssocksend() | 發送數據 |
| syssockrecv() | 接收數據 |
| syssockclose() | 關閉連接 |
(1) 創建socket:
代碼示例:
hsocket := syssockcreate(socket_af_inet, socket_stream, socket_ipproto_tcp, adr(iresult));
codesys庫syssockcreate文檔
創建一個新的 socket,并返回該 socket 的句柄(handle)。這個句柄以后會作為參數傳給其他套接字相關函數,例如 syssockbind、syssockconnect、syssocklisten、syssockaccept、syssocksend、syssockrecv、syssockclose 等。
參數:socket_af_inet, socket_stream, socket_ipproto_tcp是 codesys 系統庫中定義的常量,初始值如下表所示。
| name | type | initial | comment |
| socket_af_inet | int | 2 | addressfamily: dinternetwork: udp, tcp, etc. |
| socket_stream | dint | 1 | socket types: stream socket |
| socket_ipproto_tcp | dint | 6 | protocols: tcp |
(2)設置socket服務器地址
代碼示例:
sockinetaddr_result := syssockinetaddr('127.0.0.1', adr(ipaddr));
if sockinetaddr_result = errors.err_ok then
addrserver.sin_family := socket_af_inet;
addrserver.sin_port := syssockhtons(5678);
addrserver.sin_addr.uladdr := ipaddr;
這段代碼的作用是:將字符串形式的 ip 地址 "127.0.0.1" 轉換為可用于網絡通信的數值格式,并在轉換成功后,設置服務器地址結構 addrserver 的基本參數:指定使用 ipv4 協議、端口號為 5678,并將目標 ip 地址設為 127.0.0.1,為后續建立 socket 連接做準備。
codesys庫syssockinetaddr文檔
在使用syssockconnect 前,需要把目標 ip(字符串)轉換為可寫入地址結構的二進制值。所以,syssockinetaddr 通常是網絡通信初始化步驟中的一環。syssockinetaddr 的作用就是:把 "點分十進制" 的 ip 地址(例如 '127.0.0.1')轉成一個 32 位無符號整數(udint)形式。
在實際測試中使用的‘127.0.0.1’通過syssockinetaddr轉換結果是16777343。一個 ipv4 地址本質上是 4 個字節(共 32 位),把它轉換為16進制按字節拼起來是0x7f000001。網絡中數據是 big endian(高位在前),但大多數 plc/cpu(x86、arm)是 little endian(低位在前)。也就是說在內存中這 4 個字節的排列是反的:
網絡字節序(標準): 7f 00 00 01
plc內存(小端表示): 01 00 00 7f
0x0100007f = (1 × 256^3) + (0 × 256^2) + (0 × 256) + 127= 16777343
codesys庫sockaddress文檔
sockaddress 結構用于在 codesys 中描述一個完整的網絡通信地址,它包含了建立或識別網絡連接所需的全部信息——包括地址族(如 ipv4)、端口號以及目標或本地的 ip 地址。該結構在調用syssockconnect函數時作為參數使用,用來告訴系統“我要與哪個 ip、哪個端口進行通信”。其中端口號需要通過 syssockhtons() 轉換為網絡字節序,ip 地址通常由 syssockinetaddr() 生成。簡單來說,sockaddress 就是 codesys 中 socket 通信的“地址卡片”。
(3)建立socket連接
代碼示例:
sockconnect_result := syssockconnect(hsocket, adr(addrserver), sizeof(addrserver));
這段代碼的作用是:通過已創建的 socket (hsocket),調用 syssockconnect() 函數,將其連接到由 addrserver 定義的遠程服務器地址,并返回連接結果。
codesys庫syssockconnect文檔
syssockconnect是一個用于實現客戶端連接socket服務器功能的功能塊。使用時,需將傳入socket句柄和包含服務器ip地址和端口號等信息的sockaddress結構等。函數執行后會返回一個rts_iec_result類型的值,用于指示連接操作是否成功,若返回0表示連接成功,可進行后續數據傳輸等操作,否則需根據返回值進行相應的錯誤處理。
(4) 發送命令
代碼示例:
ssendbuffer := 'fun1';
if syssocksend(hsocket, adr(ssendbuffer), len(ssendbuffer), 0, adr(socksend_result)) >; 0 and socksend_result = errors.err_ok then
bsendok := true;
這段代碼的作用是:plc通過已連接的socket發送字符串 “fun1”,并在確認發送成功后設置發送成功標志。
codesys庫syssocksend文檔
syssocksend 函數用于向已建立的 socket發送數據。hsocket 是先前創建并連接成功的 socket 句柄;adr(ssendbuffer) 提供發送緩沖區的內存地址;len(ssendbuffer) 指定要發送的數據長度;0 表示不使用額外的發送標志;adr(socksend_result) 用于接收運行時系統返回的錯誤碼。函數返回成功發送的字節數。如果發送的字節數大于 0 且系統返回碼 socksend_result 等于 errors.err_ok,則說明數據成功發出,于是程序將 bsendok 置為 true,表示發送完成。
(5) 接收數據
代碼示例:
direcvbytes := syssockrecv(hsocket, adr(byrecvbuffer), sizeof(byrecvbuffer), 0, adr(sockrecv_result));
if direcvbytes >; 0 and sockrecv_result = errors.err_ok then
if direcvbytes >; sizeof(srecvbuffer) - 1 then
direcvbytes := sizeof(srecvbuffer) - 1;
end_if
sysmemcpy(adr(srecvbuffer), adr(byrecvbuffer), direcvbytes);
srecvbuffer[direcvbytes] := byte#0;
brecvok := true;
這段代碼的主要作用是:從一個已建立的 tcp socket (hsocket) 中接收數據并保存到接收緩沖區中 (srecvbuffer),并在成功接收后標記 brecvok := true。
codesys庫syssockrecv文檔
syssockrecv用于從 socket中接收數據。它通過指定的socket句柄 hsocket 從端口讀取數據,并將接收到的字節寫入由 pbybuffer 指向的接收緩沖區中,最大接收長度由 dibuffersize 限制。
codesys庫sysmemcpy文檔
sysmemcpy用于內存數據復制,其作用是將指定源地址 psrc 中的內容復制到目標地址 pdest,復制的字節數由參數 udicount 決定。
實際運行狀態監控
網絡傳輸底層不認識“字符串”,所有內容(包括文字、數字、圖片)都要被轉為字節流(byte stream)。byrecvbuffer 收到的就是這些 ascii/utf-8 字節,direcvbytes是接收到的字節數量。
codesys監控byrecvbuffer
byrecvbuffer接收到的字節數據前9個依次為:123,34,110,97,109,101,101,110,34。根據字符與字節(ascii / utf-8 編碼)之間的關系,以上字節可轉譯為:{、"、n、a、m、e、e、n、"。
| 字符 | 十進制字節值 | 十六進制 | 含義 |
| { | 123 | 0x7b | 左花括號 |
| } | 125 | 0x7d | 右花括號 |
| " | 34 | 0x22 | 雙引號 |
| : | 58 | 0x3a | 冒號 |
| , | 44 | 0x2c | 逗號 |
| 空格 | 32 | 0x20 | 空格 |
| 0–9 | 48–57 | 0x30–0x39 | 數字字符 |
| a–z | 97–122 | 0x61–0x7a | 小寫字母 |
標準 ascii 或 utf-8 編碼
文本的案例中接收到的完整字符串為:{"nameen": "baoshan", "temp": "23.9", "wde": "nw", "wse": "11km/h", "sd": "84%", "qy": "1015", "njd": "4km", "updatetime": "20:40", "rain": "0", "rain24h": "0", "aqi": "88", "aqi_pm25": "88", "weathere": "haze"},共211字節,與監控的direcvbytes值一致。
(6) json 解析
代碼示例:
s_nameen := getfieldvalue(srecvbuffer, 'nameen');
function getfieldvalue : string
...
spattern := concat(skey, '": "');
istart := find(ssrc, spattern);
...
getfieldvalue := left(stemp, iend - 1);
這段代碼的主要作用是:從 ssrc 字符串中查找以 skey 為字段名的鍵值對,并提取該鍵對應的字符串值。類似從 ... "name": "alice", ... 中提取 alice 的功能。
雖然 plc 沒有內置完整 json 解析器,但通過字符串查找函數即可實現簡化版字段提取。這說明即便在嵌入式 plc 環境中,也可以通過基礎字符串操作解析網絡數據。解析完成后,plc 將天氣各項指標寫入輸出變量,如:
s_temp := getfieldvalue(srecvbuffer, 'temp');
s_windspeed := getfieldvalue(srecvbuffer, 'wse');
s_humidity := getfieldvalue(srecvbuffer, 'sd');
s_weather := getfieldvalue(srecvbuffer, 'weathere');
這些變量可用于顯示在 hmi、記錄數據庫、或驅動后續控制邏輯。
(7) 關閉socket
syssockclose(hsocket);
關閉已創建的套接字 hsocket,釋放與該套接字相關的系統資源,結束該網絡連接。
四、python 端:codesys 的“外部智能助手”
4.1 設計思路
python 在此系統中扮演“中間件服務層”角色。plc 不直接訪問互聯網,而是請求 python 服務端,由 python 完成網絡請求與數據解析任務,再將結果以簡潔 json 返回。
這既保證了:
plc 穩定、安全(不直接暴露外網請求);
python 靈活、強大(可訪問任意 api 或算法)。
這種設計模式是“plc + 外部語言”協同的典型結構。
本文案例以python監聽socket端口,接收來自plc的命令來執行獲取當前天氣數據的功能,并且將天氣數據返還給plc進行解析。
4.2 主要功能模塊
(1) 天氣數據抓取
代碼示例:
def get_weather_data():
url = f"https://d1.weather.com.cn/sk_2d/101020300.html?_{int(time.time() * 1000)}"
headers = {
'referer': 'https://e.weather.com.cn/',
'user-agent': 'mozilla/5.0'
}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timeout=10)
return parse_weather_data(response.text)
這段代碼的作用是:python 使用 requests 庫訪問氣象網站,提取返回數據包中的 json 數據段。
解析后得到標準字典對象,例如:
{
"nameen": "pudong",
"temp": "26",
"wde": "east",
"wse": "3.4",
"sd": "65%",
"qy": "1012"
}
(2) 端口監聽
def handle_client(conn, addr):
data = conn.recv(2048).decode('utf-8').strip()
if data == "fun1":
weather_data = format_weather_data(get_weather_data())
reply = json.dumps(weather_data, ensure_ascii=false)
conn.sendall(reply.encode('utf-8'))
python 服務監聽端口 5678,一旦接收到 "fun1",便執行天氣抓取并回傳 json。采用多線程模式,保證可以同時服務多個 plc 連接。
4.3 codesys 與 python 的契約:數據格式 + 通信協議
| 項目 | 內容 |
| 連接方式 | tcp |
| 端口號 | 5678 |
| 請求命令 | fun1 |
| 返回格式 | utf-8 編碼的 json 文本 |
| 通信周期 | 按 plc 觸發(例如每 30 秒或人工觸發) |
通過這種契約,plc不需要理解python,只需發命令并解析字符串即可。這正是 “codesys 調用 python” 的精髓:plc 不直接運行 python 代碼,但通過 socket 請求 → python 執行 → 結果返回,實現了間接調用。
五、實驗結果與運行驗證
實驗環境:
硬件:raspberry pi 4b + 2gb ram
操作系統:raspberry pi os (64-bit)
codesys 版本:3.5 sp21
python 版本:3.11
網絡:同機運行(127.0.0.1)
運行效果:
1. 啟動 python 服務器:
[服務器啟動] 正在監聽 127.0.0.1:5678
樹莓派python
2. 在 codesys 中觸發 bsendtrigger 上升沿:
bconnectok = true
bsendok = true
brecvok = true
s_temp = "26"
s_windspeed = "3.4"
s_humidity = "65%"
bdone = true
codesys在線監控
3. codesys可視化界面顯示:
codesys可視化界面
驗證:通信成功,數據解析正確。
六、codesys 與 python 協同的技術意義
6.1 打破 plc 封閉邊界
傳統 plc 依賴專有協議和有限的函數庫,難以直接與云端 api 或第三方系統交互。通過 syssocket,codesys 實現了跨語言通信的“開放接口”,使 plc 能夠訪問:
web 服務(restful api)
本地算法服務(python、c/c++)
數據庫代理(通過 python、node.js 等)
6.2 各取所長的架構優勢
| 模塊 | 優勢 | 角色定位 |
| codesys plc | 實時性強、控制邏輯穩定 | 數據消費者、執行層 |
| python 程序 | 網絡與算法能力強 | 數據提供者、智能層 |
這是一種工業界常見的分層架構:plc 負責“控制”,python 負責“智能”。
七、擴展應用方向
(1)工業 iot 數據融合
可將 python 改為接入 mqtt、modbus、opc ua 等接口,plc 作為訂閱者。
(2)ai 輔助控制
python 端可運行機器學習模型,根據實時天氣預測能耗或生產計劃,再通過 socket 返回控制參數。
(3)邊緣計算節點
樹莓派同時運行 plc 與 python,形成“混合智能邊緣設備”,既具實時性又具云連接能力。
(4)云服務接口
可替換天氣 api 為任意 web 服務(設備管理、能源監控、物流狀態等),實現 codesys 與云端系統的數據橋接。
八、結語:codesys 與 python 的融合之路
本文以“codesys 獲取實時天氣數據”為案例,完整展示了:
l 如何在樹莓派上運行 codesys runtime;
l 如何用 iec 61131-3 語言建立socket通信;
l 如何通過 python 服務器實現外部數據訪問;
l 以及兩者協作實現“plc 調用 python”的機制。
這不是簡單的網絡實驗,而是一個工業控制新時代的縮影。plc 不再局限于封閉的邏輯循環,而是可以與 ai、云端、web 世界自由交互。python 也不只是桌面腳本,而能成為工業現場的“智慧補腦”。
這種模式預示著未來工業控制系統的方向:控制邏輯與數據智能的融合,實時性與開放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