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耐磨地坪金剛砂)怎么樣(東莞金剛砂)
碳化硅至少有70種結晶型態。α-碳化硅為常見的一種同質異晶物,在高于2000 °C高溫下形成,具有六角晶系結晶構造(似纖維鋅礦)。β-碳化硅,立方晶系結構,與鉆石相似,則在低于2000 °C生成,結構如頁面附圖所示。雖然在異相觸媒擔體的應用上,因其具有比α型態更高之單位表面積而引人注目,而另一種碳化硅,μ-碳化硅為穩定,且碰撞時有較為悅耳的聲音,但直至今日,這兩種型態尚未有商業上之應用。
因其3.2g/cm3的比重及較高的升華溫度(約2700 °C) [1] ,碳化硅很適合做為軸承或高溫爐之原料物件。在任何已能達到的壓力下,它都不會熔化,且具有相當低的化學活性。由于其高熱導性、高崩潰電場強度及高電流密度,在半導體高功率元件的應用上,不少人試著用它來取代硅[1]。此外,它與微波輻射有很強的耦合作用,并其所有之高升華點,使其可實際應用于加熱金屬。
純碳化硅為無色,而工業生產之棕至黑色系由于含鐵之不純物。晶體上彩虹般的光澤則是因為其表面產生之二氧化硅保護層所致。
物質結構
純碳化硅是無色透明的晶體。工業碳化硅因所含雜質的種類和含量不同,而呈淺黃、綠、藍乃至黑色,透明度隨其純度不同而異。
碳化硅晶體結構分為六方或菱面體的 α-SiC和立方體的β-SiC(稱立方碳化硅)。α-SiC由于其晶體結構中碳和硅原子的堆垛序列不同而構成許多不同變體,已發現70余種。β-SiC于2100℃以上時轉變為α-SiC。碳化硅的工業制法是用優質石英砂和石油焦在電阻爐內煉制。煉得的碳化硅塊,經破碎、酸堿洗、磁選和篩分或水選而制成各種粒度的產品。
制作工藝
由于天然含量甚少,碳化硅主要多為人造。常見的方法是將石英砂與焦炭混合,利用其中的二氧化硅和石油焦,加入食鹽和木屑,置入電爐中,加熱到2000°C左右高溫,經過各種化學工藝流程后得到碳化硅微粉。
碳化硅(SiC)因其很大的硬度而成為一種重要的磨料,但其應用范圍卻超過一般的磨料。例如,它所具有的耐高溫性、導熱性而成為隧道窯或梭式窯的窯具材料之一,它所具有的導電性使其成為一種重要的電加熱元件等。制備SiC制品首先要制備SiC冶煉塊[或稱:SiC顆粒料,因含有C且超硬,因此SiC顆粒料曾被稱為:金剛砂。但要注意:它與天然金剛砂(也稱:石榴子石)的成分不同。在工業生產中,SiC冶煉塊通常以石英、石油焦等為原料,輔助回收料、乏料,經過粉磨等工序調配成為配比合理與粒度合適的爐料(為了調節爐料的透氣性需要加入適量的木屑,制備綠碳化硅時還要添加適量食鹽)經高溫制備而成。高溫制備SiC冶煉塊的熱工設備是專用的碳化硅電爐,其結構由爐底、內面鑲有電極的端墻、可卸式側墻、爐心體(全稱為:電爐中心的通電發熱體,一般用石墨粉或石油焦炭按一定的形狀與尺寸安裝在爐料中心,一般為圓形或矩形。其兩端與電極相連)等組成。該電爐所用的燒成方法俗稱:埋粉燒成。它一通電即為加熱開始,爐心體溫度約2500℃,甚至更高(2600~2700℃),爐料達到1450℃時開始合成SiC(但SiC主要是在≥1800℃時形成),且放出co。然而,≥2600℃時SiC會分解,但分解出的si又會與爐料中的C生成SiC。每組電爐配備一組變壓器,但生產時只對單一電爐供電,以便根據電負荷特性調節電壓來基本上保持恒功率,大功率電爐要加熱約24 h,停電后生成SiC的反應基本結束,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冷卻就可以拆除側墻,然后逐步取出爐料。

煤化工行業相對于石油化工和天然氣化工來說,是一個能源利用率低、三廢排放量多的行業。在發展煤化工的問題上,始終有不同意見,不贊成的意見主要也是出于能源利用和環境方面的原因,因此發展的成敗關鍵在于節能減排。如果還是沿用發展傳統煤化工的模式發展,只能是死路一條。發展煤化工只能采用先進清潔的生產技術,在經濟可行的前提下,盡量減少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實現節能減排。如采用潔凈煤氣化技術、大型空分技術、凈化技術、酸性氣體達標排放技術、新型甲醇合成技術和設備、精餾技術等。
令u1(任一坡段的坡度(i)與允許坡度(im)之比)為坡度控制變量,u2(即時可控力與牽引力(Fm)之比)為列車運行的控制變量。根據以上定義,對uu2有如下約束:式中uB=Bm/Fm,為制動力與牽引力之比。由于城市軌道交通自身的特點,線路通常位于人口密集、建筑物眾多的市區,線路設計一般是在保證需要的通過能力的前提下,先確定站位位置,再確定引線方案。本文假設站位、車站相對高差和站間距均為給定的。
我單位受建設方邀請,在進行初步調研,并經多項生活污水處理成功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編制該區內生活污水設計方案,以供有關部門決策、實施。針對該區生活區的具體污水水質的特點,本方案擬采用常規的:/O工藝,該處理工藝成熟實用,操作運行方便,日常費用低廉,出水穩定,主要設備采用優質鋼結構,考慮到區內周邊環境和衛生問題,故該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決定采用全埋地式結構,上部覆土,可種植花木、草坪,進一步美化環境。第二章設計依據、設計原則及設計范圍設計依據1)業主提供的有關資料;《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排放標準;室外排放設計規范(GBJ14-87);環境噪聲標準(GB596-93);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54-95;給水排水工程和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有關技術規范;我公司所完成同類工程所取得的實際經驗和實際工程參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