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搶修補料是一種由高強膠結材料、多種外加劑復合和特選骨料經特殊工藝配制而成,具有大流動度、無收縮、早強及高強等特點的修復料。主要用于混凝土道路表面缺陷修補和加固施工的專用水泥基砂漿,具有較高的強度、粘結性、抗裂性和防水性。
產品特點:
對舊混凝土基層有良好的適應性、粘結力強。兼有密實及良好的防水防滲性。能在潮濕基層和潮濕環境下施工,可在不停產條件下進行局部搶修。操作方便省時省工,在中強度氣體腐蝕環境下,可替代有機涂料,并較樹脂材料施工簡單,價格低廉。操作簡便,袋裝干粉,現場加水攪拌即可使用

應用范圍
緊急搶修工程、限時作業工程如:設備定修。
冬季搶時工程。
民用建筑的加固
各種機械、電氣設備重型設備、高精度磨床一、二次灌漿。
鋼結構安裝工程。
民用建筑的加固。
柱基、樁基、巖基灌漿固定。
防滲、防漏工程。
建筑結構混凝土加固,人防設施防水堵漏
水庫大壩、港口防滲處理
熱水池、垃圾填埋場、化工倉庫、化工槽等防化學品腐蝕建筑
路面、橋面、隧道、涵洞混凝土修補
工業和民用建筑屋面、衛生間、地下室防滲漏處理
鋼結構和鋼筋砼防水
能在潮濕基面上直接施工,與多種基材具有良好的粘結力。
應用范圍
適用于工業、市政、橋梁工程與民用建筑中對混凝土結構修復用。
二、分類
按混凝土結構修復用聚合物改性材料分為單組份和雙組份
單組份:“由水泥、細骨料和聚合物干粉、添加劑組成;
雙組份:由水泥、細骨料的粉狀材料和聚合物乳液、添加劑等組成。
性能指標
高強聚合物砂漿分為三類
結構修補專用:適用于C60以下強度等級承重混凝土結構的修復。
鋼絞線專用: 適用于鋼絲繩網片-聚合物砂漿外加層加固法。
高鐵專用: 適用于C50以上強度等級特別是高速鐵路預應力梁和軌道板混凝土結構的修復。

技術指標
結構修補專用
鋼絞線專用
高鐵專用
外觀
粉料均勻、無結塊。液料經攪拌均勻無沉淀
路面維修施工方法
當需要維修的路面確定維修方案后,即進入方案實施階段。其具體步驟如下:
(一根據維修設計進行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復核維修路段內的病害情況,測量路面的標高以及施工中需要的基本數據。
2.對施工中所需的各種材料進行調查試驗和技術指標檢測,選擇符合要求的材料,保證施工材料 的質量。
3.對施工所需要的各種機械、工具進行的維修檢查,使其性能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機械數量必須充足,重要的機械要有備用設備。
二路面的銑刨
1.施工放樣。根據路面的損害情況和設計的高程確定銑刨深度,在路面上做好標記,以保證銑刨后具有良好的“平整度”。
2.銑刨廢料要運出場外,不得隨意丟棄污染環境。
三路面基層的施工
1.需要重做基層的路段,在鋪筑新建部分路面墊層前,應將路槽用12~15t的三輪壓路機或使用等效的壓路機械碾壓3~4遍。如發現表層過干、表層松散應適量灑水,如表層過濕,發生“彈簧現象”應采取翻開晾曬或摻石灰(或水泥)等措施進行處理。并按規定檢查路基頂面的標高、寬度、路拱橫坡、平整度、壓實度以及路基表面的回彈模量等各項指標是否符合要求。
2.在進行半剛性基層施工時,路面基層和底基層應采用“寶馬”拌和機進行拌和,嚴禁在拌和層底部留有素土夾層。拌和時配料要準確、均勻,顆粒級配應符合設計要求。施工溫度應在5℃以上,混合料從加水拌和到碾壓終了的延遲時間不應超過2小時。碾壓應該在混合料處于或略大于含水量時進行,壓路機要使用12t以上的重型振動壓路機,碾壓完成后,應采用灑水車經常灑水進行養生,養生時間應在7天以上,整個養生期間必須始終保持基層或底基層表面潮濕。除灑水車外,應封閉交通。
四封層和黏層施工
半剛性基層完成后,應做封層瀝青。澆灑封層瀝青前,路面應清掃干凈,對路緣石及人工構造物應適當防護,以防污染;封層瀝青灑布后應不致流淌,滲透入基層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在大風或降雨天不得施工,氣溫低于10℃時,不宜施工封層。黏層施工時,在澆灑黏層油前,必須將路面上的臟物清理干凈,當有黏粘的土塊時,應用水刷凈,待表面干燥后澆灑;黏層瀝青應均勻灑布,澆灑黏層瀝青后,嚴禁除瀝青混合料運輸車外的其他車輛、行人通行。
三、文明施工
根據城市路面維護的特點,從全縣對創建衛生縣城的要求出發,路面維修時盡量做到不擾民、不防礙車輛通行,設置文明標志及隔離裝置,維護一處,清場一處,做到、文明及清潔施工。

高強道路修補料昭通水富生產批發商萬吉
0A8
0
D4B9182
DB8EAD
隨著環保與低碳的理念越來越為公眾所關注,各行各業都在探索自身在環保方面發展的可能性。參考《建筑中文網》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其所造成的環境影響和面臨的環境負擔尤為嚴重。有研究表明,中國建筑物總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25%~28%,CO2排放量占社會總排放量的40%左右[1]。建筑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使得它對節能減排工作造成巨大的壓力,因而近年來對綠色建筑及其評價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及行業的關注。
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不僅發生在建筑運行階段,還發生在建材生產、建筑建造等階段,因此需要采用生命周期的理念對建筑產品進行評價和管理。量化地分析評價建筑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是建筑行業改進的基礎,也是實現建筑行業節能減排的基礎。近年來,世界各國在綠色建筑評價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如建筑行業國際標準ISO21930:續建筑認證體系DGNB[4]、日本的建筑物綜合環境性能評價系統CASBEE[5]、韓國綠色環境評價標準GBC[6]的評價指標體系中,也都包含著從建筑材料開始的生命周期評價結果。同時,各個國家研究機構也都開發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評價工具,如加拿大的ATHENA[7],英國的ENVEST2[8],瑞典的ECOEFFECT[9]等,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建筑行業全生命周期評價的重視程度。國內,技術方面,蔡筱霜[10]以辦公建筑為例,建立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計算方法及部分建筑環境影響清單數據庫;林波榮等[11]以典型住宅建筑和商業建筑為例,采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對建筑全生命周期焓能及CO2排放進行了研究。標準方面,中國早在2006年發布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12]就強調了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概念,重慶市也在2009年發布了《重慶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13],評價綠色建筑提供了各項詳細的標準支持;而2011年的JGJ/T222-2011《建筑工程可持續性評價標準》[14]則是基于生命周期方法的建筑可持續性評價標準。
在現有的對綠色建筑的研究中,大多數研究集中在如何建造綠色建筑,如選用新型綠色建材、研發節能技術等,而基于綠色建筑評價、利用評價結果支持和改進建筑管理,仍在探索當中。在現行的綠色建筑管理領域,盡管已經建立了多種評價標準,但多數標準主要依靠人工進行數據收集、評價和報告,增加了評價過程的主觀因素,降低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對于建筑生命周期評價而言,涉及大量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如果沒有信息化的軟件工具支持,整個評價過程將耗時耗力,且難以真正為建筑管理體系提供支持。
本研究基于建筑的生命周期思想,提出了建筑生命周期評價與管理的基本思路與方法,聯合開發了相應的數據庫與信息化解決方案,適用于建筑行業對建筑產品進行生命周期管理,實現綠色低碳建筑目標。
1 方案總體介紹CC6
建筑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3個階段:建材生產階段,包括原材料的開采加工過程、建材生產過程以及建材的運輸過程;建筑建造階段,包括建筑的設計,實際的施工過程;建筑運行與維護階段,主要包括建筑運行過程中的采暖、制冷、機械通風及照明等以及建筑的維護更新過程中消耗的建材。此外,建筑的拆除處置階段,在本方案中尚未考慮。
針對以上建筑生命周期的3個階段,開發了相應的建材和建筑生命周期數據收集、計算、分析與報告功能,并開發了相應的數據庫系統。其工作原理是:不同階段的主體利用數據收集工具填報建材生產、建筑制造、建筑運行階段的各種生產及環境信息,信息將被存儲在數據庫中。然后結合國內外的生命周期基礎數據庫,建模、計算、分析產品的生命周期環境影響,并可以根據分析結果進行不同方案的選擇,為建材生產、建筑建造或建筑管理的改進提供支持。集成管理方案的體系框架如圖1所示。
建筑設計與建造
1 方案總體介紹D
該解決方案在建筑設計階段,有助于進行設計方案與選材的優化。可以通過對比采用不同的設計方案,選擇更適合、環境性能更好的設計方案。也可以通過選擇環境影響較小的建材降低建筑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
1 方案總體介紹199
在設計階段按施工圖計算得到的只是按設計方案預計的環境影響。在沒有確定建材供應商之前,是采用數據庫的行業平均數據進行估算。建筑實際的環境影響需要在施工完成、項目決算后對模型按實際的數據進行更正,按建材實際的供應商的數據,并考慮施工過程的能源消耗等環境影響。在建造階段主要是對采購和施工過程的管理,選擇環境影響小的供應商。
1 方案總體介紹BB7B55
建筑行業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系統是將建筑的設計數據、建造信息、維護信息等各種建筑信息保存在一起,為建筑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決策提供可靠依據。通過與BIM 系統建立接口,就可以從BIM 中導出建筑設計方案的所有材料清單,然后導入到該系統中,結合CLCD基礎數據庫和建材數據庫提供的數據支持,就可計算該建筑的生命周期各種環境影響指標包括碳足跡和各種節能減排指標,并輸出報告。
將建筑的LCA 報告提交給認證/評估機構,由認證/評估機構做出認定后頒予相應證明,可參與綠色建筑評選。同時也可以根據對終方案的分析,發現可以改進的環節,在實際建造過程中進行改進,真正提高建筑的環境性能。
此方案的潛在用戶包括管理部門和建筑開發商兩類。對管理部門而言,通過方案的實施,可以了解現有建筑的生命周期各項環境影響指標,在對建筑行業現有環境影響在定量了解的基礎上,制定更為合理的政策目標,避免政策目標與實際情況的脫離。同時,通過實施該方案,可以規范開發商在建筑設計制造階段的開發行為,督促其采用更加環保的技術和材料,從而達到強化對建筑行業的節能與低碳管理的目的。此外,在當前各地將建筑行業作為節能減排重要領域的情況下,方案的實施能夠幫助推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而對開發商來說,一方面,依據方案計算得到的定量化的生命周期結果,可以發現建筑生命周期中環境影響大的環節和問題,從而不斷改進設計方案,開發出更加節能低碳的建筑設計方案;另一方面,通過該方案的實施,開發商可以優化對建筑開發全過程的管理,包括建筑材料的選擇、建筑技術的改進等。此外,通過實施該方案,開發商可參與綠色建筑評選及相關環保標識的申請,提高企業自身及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