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pbjqz"><pre id="pbjqz"><noscript id="pbjqz"></noscript></pre></wbr>

            <nav id="pbjqz"></nav>
              <wbr id="pbjqz"><legend id="pbjqz"><video id="pbjqz"></video></legend></wbr>

              PLC企業資訊
                中國變頻器行業發展分析
                發布者:shkaimin  發布時間:2013-11-14 13:17:22

                變頻器行業在我國已有20年的歷史,市場規模逐年擴大,2008年高、中、低壓變頻器總的市場容量已接近150億,內外資品牌約140個,又有上千家從事代理銷售和二次開發的公司。從品牌數量看,內資品牌占70%以上,但市場份額只有24%左右。雖然內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在快速擴大,但大部分市場仍被十余個歐美品牌和日本品牌所占據。目前該行業已初具規模,且發展潛力十分可觀。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變頻器市場在未來10年之后才會達到飽和,期間市場的年增長速度將保持在15%以上。但在2009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行業市場容量的增長速度將會明顯放緩。

                中國變頻器行業發展特征

                上世紀80年代外資變頻器產品開始進入我國市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節能環保意識的增強,90年代以來變頻器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越發普及,行業規模迅速擴大。我國變頻器行業主要表現出以下特征:

                行業規模和應用領域不斷擴大

                1993年我國變頻器市場容量不足4億元,到1999年已達到28億元,2008年已接近150億元。隨著市場的擴大和用戶端需求的多樣化,國內市場上的變頻器產品功能不斷完善,集成度和系統化程度越來越高,操作更加方便,同時也出現了某些行業的專用變頻器產品。另外,變頻器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以中低壓變頻器來看,從工廠的生產加工設備到中央空調、從重型機械到輕紡行業、從0.4千瓦的小功率到上千千瓦大功率電機都已廣泛使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與外資品牌相比,內資品牌在技術上存在一定差距

                我國變頻器配套產業的實力相對較弱,總體上看國產品牌無論在技術、加工制造、工業設計等方面還是在資金實力方面,都與國外品牌存在差距,特別是與西門子、ABB兩大巨頭相比差距更加明顯。目前,外資品牌在國內中低壓變頻器市場的占有率與2007年基本相當,仍保持在76%左右,同時由于2008年我國加大基礎工程投資(歐美領先品牌的傳統優勢領域)等因素,前十大外資企業的行業集中度有所提高,尤其是行業領先品牌的份額進一步擴大。本土變頻器企業大部分以V/F控制產品為主,對于性能優越、技術含量高的矢量變頻器等產品,絕大多數內資企業還沒有開發出成熟的產品。雖然個別表現突出的內資品牌如深圳英威騰、成都希望森蘭等已有矢量變頻器產品問世,并在部分市場應用領域取得了突破,但與國際巨頭相比,其產品的種類、規格還有待進一步充實和豐富。

                本土品牌的份額迅速擴大,本土優勢品牌的實力迅速提升,但大部分市場份額仍被十大外資品牌占領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吸引了外資的介入,例如西門子、ABB、三菱、安川等。國內變頻器市場是以外資品牌的進入而發端,外資品牌先入為主,直到2000年前后還占據著90%左右的市場份額。隨著本土品牌的興起,內資變頻器企業的市場份額逐步擴大,特別是近幾年出現加速替代外資品牌的趨勢。2005年內資品牌在中低壓變頻器市場的份額還只有15%左右,到2006年達到20%,2007年進一步擴大到24%;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由于我國當年啟動的許多基礎工程建設項目是歐美領先變頻器品牌的傳統優勢市場,內資品牌未能繼續擴大勢力,繼續保持著24%的市場份額。

                即使如此,內資品牌的份額也已先后超越韓資品牌、臺資品牌、甚至90年代雄霸中國市場的日本品牌,形成歐美品牌、日本品牌、內資品牌三足鼎立。按這個趨勢,未來五年左右內資品牌的市場份額超過歐美品牌也是完全可能的(目前在高壓變頻器細分市場上,內資品牌已經完成了這一超越)。

                到目前為止中國市場上的外資品牌約40個,其中比較活躍的外資品牌有十余個。同時涌現出約一百家內資品牌,這些變頻器的生產廠商主要集中在沿海開放省市如廣東、山東、江蘇等地。深圳英威騰、成都希望森蘭、深圳匯川技術都推出了較成熟的矢量產品,其中深圳英威騰還擁有成熟的中壓矢量產品,去年開發出高壓變頻器,并憑借行業專用變頻器成為世界港機巨頭振華港機的第一家國產品牌供應商,綜合產品線齊全程度已經超越三菱、艾默生等外資知名品牌;深圳匯川技術的行業專用矢量變頻器也取得了初步的市場成功,成功進入拉絲機、電梯、機床等日資品牌的優勢行業,表現出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中國變頻器行業簡析

                按照變頻器所配電機的電壓等級,變頻器市場細分為低壓、中壓和高壓3個部分。2008年我國變頻器市場總量接近150億元,其中低壓變頻器為97.7億元,中壓變頻器為14.1億元(兩者相加達到111.8億元),二者合計占到市場總量的76%左右,其余35億元左右為高壓變頻器。無論是從品牌和廠家的數量還是從產品應用的范圍廣度來看,中低壓變頻器的行業代表性都遠非高壓變頻器所能比擬,因此中低壓變頻器產品是本次市場調研關注的焦點。本節將從以下5個方面簡要分析我國中低壓變頻器行業現狀,其中所述生產企業主要是指內資企業。

                變頻器生產企業的供應商

                一個企業所處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都會對其運營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對于本土中、低壓變頻器企業,其供應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供應商主要提供外殼材料和普通的電子元件等,例如機箱、散熱裝置、電抗器、濾波器、制動電阻、斷路器、繼電器等。這類供應商主要來自國內,數量相對較多,對變頻器生產企業的影響相對較小。變頻器生產企業一般有較多的選擇,選擇不同的品牌對其最終產品質量和生產成本影響較小,因此議價能力相對較強。

                第二類供應商提供中、低壓變頻器產品的核心功率器件IGBT。IGBT屬功率半導體產品,國內在該領域起步相對較晚,幾家較大的內資品牌普遍采用德國和日本的進口產品,特別是英飛凌和三菱兩大品牌。除了英飛凌和三菱之外,德國和日本還有幾家從事IGBT業務的公司,其現有產品可以做到替代英飛凌和三菱,但英飛凌和三菱有部分器件規格是他們現有產品線中沒有的。國內也有四五家供應IGBT的國內企業,但相比之下產銷量仍然偏小。從表面上看,該行業內的企業不得不大部分依賴英飛凌和日本三菱的進口產品,議價能力較弱。但實際上,較有實力的變頻器企業往往備有多種產品方案,可以采用不同品牌的IGBT,不會對某一品牌有太大的依賴。而且隨著產品技術和相關市場的發展和變化,目前后起的幾家IGBT品牌生存壓力增大,正在對英飛凌和三菱兩強的市場份額形成更強的沖擊;各廠商正在推出的下一代產品中均采用了標準化的設計,各品牌的兼容性大大提高,替代更為方便;同時國內企業進步較快,其實現量產的產品已經可以替代德國和日本的進口產品。

                因此目前本土變頻器企業的采購風險已經比三年前降低了許多,按照這個趨勢,預計未來這一風險還會繼續降低。

                IGBT行業的市場格局和發展趨勢對變頻器廠商較為有利。

                首先目前市場上兩大主流的IGBT供應商日本三菱和德國英飛凌市場份額和技術水平相當,雖然二者合計占到世界IGBT市場的70-80%,但兩者互為牽制,沒有在IGBT市場形成壟斷的可能。其次,TYCO等中小品牌也陸續推出了較多新產品,其綜合產品性能已經接近甚至達到三菱和英飛凌同類產品水平,紛紛通過降低價格、承諾更好的售后服務等方式擴大市場份額。再次,國產IGBT企業成長很快,由歸國人員創辦的幾家IGBT企業雖然目前規模還不大,但很多產品已可以替代三菱和英飛凌。

                2007年以來IGBT市場價格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主要也是技術發展、供貨渠道的增多、市場競爭加劇所致,變頻器企業在IGBT器件采購方面的主動性越來越強。

                變頻器用戶

                用戶的需求對生產企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直接影響一個行業的利潤率。目前國內中、低壓變頻器產品的用戶以國內用戶為主,分布于眾多經濟領域,例如塑膠、化工、建材等。雖然個別優秀品牌的產品出口國外,但從整體來看整個行業的出口比例還十分有限。

                在中、低壓變頻器市場方面,我國有廣大的產業群體作為用戶。雖然變頻器行業在我國的發展已有20年歷史,但仍未成熟,許多細分市場尚待開發?紤]到目前我國交流電機的裝機容量及其變頻器裝配率,市場潛力仍十分巨大。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至少10年后我國變頻器市場才能趨于飽和并成熟,期間市場的年均增長率將在15%左右。

                變頻器作為動力控制設備,屬關鍵設備,用戶在購買中一般把產品性能、質量可靠性、售后服務的及時性以及綜合性能價格比作為主要考慮因素,性能較好、質量穩定、具有一定品牌基礎和服務網絡規模的變頻器生產企業議價能力較強。

                中國變頻器行業的進入壁壘

                如果一個行業的進入壁壘較高,對于業內現有的企業意味著較高的利潤,同時也會吸引行業外的資本進入該行業參與競爭,使利潤降低。

                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由于變頻器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其市場被十家左右的企業主導,外部潛在競爭者的進入成本很高。而我國由于國情的特殊性,工業發展起步較晚,早期市場經濟體制的管理和運行經驗不足、法律法規不十分健全等,直到2000年前后變頻器行業的進入壁壘仍然不是很高,因此國產品牌大量涌現。2005-2008年間,隨著少數領先的國產品牌產品性能逐步接近甚至達到外資知名品牌的水平、市場份額持續擴大,同時市場價格繼續下降、部分規模較小的品牌開始被市場淘汰,我國變頻器行業正在從發展初期向成熟期過渡,目前行業進入壁壘也已從2005年之前的“較低”轉變為“較高”。

                在中、低壓變頻器行業,規模經濟非常重要。一個企業只有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才有可能有效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競爭力。2004-2005年以前,由于市場快速擴張,部分中、低壓變頻器的生產企業雖然只有作坊式的生產規模,有些企業甚至不具備必須的檢測設備,但仍然能夠生存并有不錯的效益。隨著行業的逐步成熟,市場競爭的加劇,市場銷售價格出現了明顯下降。

                從目前的的競爭形勢來看,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企業即使可以在業內勉強生存,也很難適應當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由于產銷量小而無法在采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各方面形成大企業所具有的成本優勢,利潤日益微薄;更沒有多余資金在研發上進行大的投入,實現產品升級,產品技術水平低下又反過來影響產品盈利能力和客戶口碑,導致其發展嚴重缺乏持續性。因此,從規模經濟方面看,我國中低壓變頻器行業的進入壁壘已從較低轉為較高。

                變頻器屬高技術產品,涉及電力電子,控制和信息產業等領域。無論從理論上還是設計工藝及制造工藝上,中、低壓變頻器的生產都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和經驗積累,因此對人才隊伍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其研發隊伍在軟件、硬件、結構設計等方面均擁有理論和實踐水平較高、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相對來講,新進入的企業要獲得并組合好這樣的人才隊伍有很大的難度。因此,從技術方面看,我國中、低壓變頻器行業有較高的進入門檻。

                另外,該行業的新進入者不得不考慮銷售渠道。第一,工業品不同于消費品,很難快速建立渠道,要想進入已有的渠道,替代成本巨大,特別是排名前列的幾大外資品牌以其突出的質量和性能表現,在國內市場已經取得了較高的品牌忠誠度。在這種情況下,新進入者很難獲得有效的銷售渠道。第二,雖然中國中、低壓變頻器的應用領域廣闊,市場潛力巨大,但行業的新進入者在開辟新的市場和銷售渠道初期都需要有一定的資本作后盾,以逐步適應起初較長的代理商回款周期。因此,從銷售渠道方面看,該行業的進入壁壘較高。

                從整體來看,早期由于國內中、低壓變頻器市場不成熟、產品價格高、用戶對產品的認識有限等原因,新進入者獲利和發展相對較容易,因此進入壁壘不高,這也是目前內資品牌眾多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國內市場的成熟和競爭的加劇,近兩三年進入壁壘已經大大提高,而現有一大批規模較小的品牌也注定會被市場逐步淘汰。

                變頻器產品的替代品

                從中低壓變頻器產品的性能和功效看,目前還沒有出現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替代產品和技術,變頻器被認為是通過電機調速實現節能和提高工藝控制水平的最佳選擇。

                中國變頻器行業內競爭

                從整體看,目前我國中低壓變頻器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首先,中國的變頻器市場極具吸引力,不但市場容量大,而且潛在容量也十分可觀,吸引了眾多的行業參與者。據統計,目前國內變頻器市場上已有包括外資和內資在內的約140個品牌,以及數千個從事產品代理銷售和二次開發的公司。

                其次,產品的同質化,主要是落后的V/F控制產品,價格競爭日益加劇。許多國內中小品牌只能生產V/F產品,落后的控制方式使得其無法進入盈利能力較強的高端行業專用變頻器領域,價格競爭往往被當作最有效的市場手段,許多不具備規模優勢的中小品牌生存將越來越艱難。

                 

                版權聲明PLC信息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最新資訊
                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