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許召元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獨家專訪時指出,從短期看,鋼鐵市場已經從供過于求轉為供需平衡甚至部分產品的供不應求;但從長期看,供大于求的格局沒有改變,需要產業鏈上的各方對市場有清晰的判斷,并適時調整經營思路,應對變化的市場。
鋼鐵產能供過于求尚未根本性改變
中國經濟時報:2016年鋼材價格單邊上揚,2017年上半年鋼材價格震蕩波動,未來鋼材市場會出現什么樣的走勢?
許召元:2012年至2015年,中國鋼材市場整體供過于求,鋼材價格快速下探,直到2016年出現價格的單邊上揚,一方面是因為2016年的鋼鐵去產能行動減少了產能,降低了產量;另一方面是房地產市場好轉和基礎建設項目大量上馬,對鋼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供給和需求兩側共同作用,很快扭轉了供大于求的嚴峻形勢。
2017年以來,鋼材市場保持了供需總體平衡的局面,但從長期看,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
中國經濟時報:在您看來,為什么長期供過于求的情況沒有改變呢?
許召元:鋼鐵產能和產量的減少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從全球來看都是如此。去年我國退出鋼鐵產能超過6500萬噸,但全年粗鋼產量增長了1.2%。2017年我國將再退出粗鋼產能5000萬噸左右,國家明確要求6月底以前關閉所有的“地條鋼”,但估計對實際產量的影響仍然較為有限。
在調研中發現,在“地條鋼”被關停后,其他粗鋼企業通過增加廢鋼投入來提高鋼鐵產能,一般添加廢鋼的比例能夠達到10%—20%,這也是一個較大的供應量。從需求側看,目前鋼鐵的高需求并不具有可持續性;A設施投資帶來的鋼鐵需求占總需求的很大一部分,2016年下半年以來,鋼鐵需求較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礎設施投資持續高增長,但這種高增長并不具備持續性;A設施建設可以適度超前發展,但最終要受經濟效益和投資來源的制約。
特別是最近中央對地方融資平臺的監管采取謹慎的態度,將會對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來源帶來不利影響。房地產投資增長方面,隨著落實中央“房子是用來住的”基本屬性,投機和投資性需求退出,預計將進入低速增長階段,對鋼鐵的需求也將有限?傊,從長期看,鋼鐵行業仍將處于供大于求的格局,化解產能過剩的問題將是一個持續很長時間的過程。
加快轉型升級形成較好生態體系
中國經濟時報:對于2016年的行情,外界普遍認為是行政之手在發揮作用,您如何看待未來鋼鐵市場中行政之手和市場之手的作用?
許召元:鋼鐵總體上是一個高度市場化和競爭性的行業,但2016年鋼鐵行業的調整和復蘇過程,除了市場自身的調節外,強有力的行政手段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短時間內基本恢復了供需平衡,但由于鋼鐵行業重資產和順周期的特征,特別是鋼鐵行業已經度過快速成長期正在進入成熟甚至收縮的時期,目前行業還沒有形成依靠自身優化發展來應對這樣大調整的體制機制,鋼鐵行業整體集中度低,競爭激烈,產能過剩的格局沒有改變。在未來,不可能過多依靠行政手段和政策來實現行業的調整,因此需要創造條件,完善機制,逐步從行政為主調整到市場機制起主要作用的狀況上來。
許召元:當前鋼鐵行業正處在震蕩平衡中,相關企業要利用好時機,加速自身轉型升級,盡快形成比較好的生態體系。
首先,鋼鐵企業需要在質量、能耗和安全上升級。目前,鋼鐵企業整體上技術水平比較高,特別是比較先進的企業,但還有很多企業在質量、環保和安全上不達標。政府部門這幾年對環保加大了督查和檢查,這是有利于企業公平競爭的重要方面,不應當因為行業形勢好,就放松監管力度,要通過質量、環保、社保、安全等方面的公平監管,營造好的生態環境,促使低效率和不達標企業轉型升級或者退出市場,促進鋼鐵企業在升級上取得扎實成效。
其次,鋼鐵企業要改變預期,認識到鋼鐵行業從快速發展階段,轉變成相對成熟以至收縮的發展階段,要適當調整經營策略,不要因為短時期內的形勢好轉而過分樂觀,甚至進一步擴大產能。
最后,促進市場化的兼并重組,提高集中度已經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也是應對今后供大于求矛盾的重要解決措施之一。無論是從鋼鐵產業的雙低彈性(低供給價格彈性,低需求價格彈性)、生產連續性強等產品特征看,還是從國際經驗看,鋼鐵行業都需要比較高的集中度才能比較好地應對市場波動。去年我國寶武鋼鐵的合并帶了一個好頭,但主要靠政府力量,下一步要主要依靠市場自身的力量,大力促進兼并重組,培育更多世界級鋼鐵大企業、強企業,以更好地應對下一輪長期供需結構的變化。
電話:15863590100 0635-888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