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國網信通部、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和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聯合在廈門為國網地理信息服務中心揭牌。
國網地理信息服務中心坐落于廈門軟件園,占地1300平方米,設立數據存儲管理區、數據加工服務區和技術研究應用區,現有近200臺數據采集加工儀器設備,50臺高配置圖形編輯工作站,完備的矢量、影像數據處理軟件以及大幅面圖形掃描儀和繪圖儀。中心現已完成了國家電網公司現有地理信息基礎平臺、數據服務、軟硬件產品、科技成果和人才隊伍的整合,F有技術研究人員207人,擁有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工程測量、互聯網地圖服務等多項甲級測繪資質。此外,中心還與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等多家高校及科研機構展開了合作。
國網地理信息服務中心作為公司地理信息科研及服務的綜合性機構,負責地理信息技術的集中研究和全面推廣應用,并圍繞電力行業特點開展地理信息相關產學研一體化推進工作,全面支撐智能電網建設及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綜合服務。該中心與中國衛星資源應用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了確保數據傳輸的及時性、穩定性、安全性,利用電力內網通道,完成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北京)至國網地理信息服務中心(廈門)的傳輸通道建設。目前中心的地圖數據及電網資源數據覆蓋了國網總分部、26家省市公司,共計維護電網設備500余類5.4億余臺,存儲容量達240TB,實現了對各省市公司電網資源圖形數據、屬性數據、拓撲數據的統一管理和發布。
國網地理信息服務中心以為國網系統提供地理信息服務、科研、綜合服務為己任,致力于智能電網、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將結合“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更加注重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的融合應用,構建架構更柔性、運行更可靠、應用更融合、功能更實用的智能電網地理信息服務平臺,構建一張能夠動態反映過去、現狀、規劃的“電力地圖”,實現對海量電網資源管理應用的支撐,以“大平臺、微應用、組件化”為理念向各類業務提供“更智慧”的空間信息服務。
國網地理信息服務中心的成立,體現了地理信息產業與電力產業的進一步深化融合。建設國家電網地理信息服務中心,依托電網GIS平臺和空間數據資源,為電力行業提供的專業化、全流程、全業務的數據服務與技術支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