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無人機遙感市場誕生了一種新的生態模式---無人機遙感網。這雖然不是無人機遙感市場的新名詞,但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卻是在市場供需關系長期磨合中應運而生的一個新生態,也可以說是近期無人機遙感市場變革的第一次嘗試。
如何理解“無人機遙感網”這個概念,作為試水者的“優易捷無人機遙感網”創始人陳小偉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從外延來看,這張“網”由無人機、遙感和網三個方面組成。無人機代表先進的傳感器搭載平臺;遙感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傳感器,一個是遙感技術;網代表服務網點。三者結合起來構成了無人機遙感網。從內涵來講,無人機遙感網的誕生實際上是為了解決遙感市場供給側困難,形成全國24小時到達的服務能力。
從資本層面看,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基金(以下簡稱“中地信基金”)認為,先期無人機硬件投入成本高,加上運營維護成本,造成投資回報率較差,高成本不得不通過高收費以維持生存空間,這成為傳統無人機遙感服務提供商們的發展瓶頸,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下游需求的爆發,整個市場難以突破臨界點。解決的關鍵在于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提高無人機遙感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投資回報率。
近幾年低空空域管理開始進行試點改革無疑是建設無人機遙感網是一個契機。在這樣的契機下,北京捷翔天、北京觀著、北京國遙新天地三家無人機遙感企業共同推出了“優易捷無人機遙感網”,并以聯盟的形式創建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形成無人機遙感市場的一個新生態體系。
在這個新型的聯盟下,北京觀著專注于無人機遙感、軟硬件集成系統的研制。北京捷翔天地致力于無人機遙感服務網絡的構建與運營,北京國遙新天地負責提供三維應用軟件服務以及數據的增值服務。
如何詮釋硬件廠商、網絡服務商、應用服務商三者的盟內關系?陳小偉說,這種聯盟關系的本質就是硬件廠商以物料費的方式幫助網絡服務商快速建網,應用服務商負責早期的網絡化成果采集。聯盟成員之間形成深度的關聯機制,前期共同投入,后期分享收益,構建高效的無人機遙感服務網絡。
對于無人機遙感網的服務理念,中地信基金從資本層面持“看好”態度,認為無人機遙感網實現了兩個層次的創新。一是上中下游聯盟的模式使硬件提供商成為無人機遙感網的合作者,將一次性采購供應關系變成持續性分享收益的關系,進而有效降低下游遙感數據需求者的采購成本,聯盟中各個環節均獲益,這是以利潤“空間”換投資回報“時間”的選擇。二是“網絡化供應”的模式,通過在各核心區域市場部署供應能力,在不斷執行本地化遙感任務中,積累數據,形成類似“一張網”的數據提供能力,為未來開展“大范圍、時效強、標準化高”業務提供了高性價比的解決能力。
我們來算一筆賬,專業領域無人機的市場價在40萬左右,如果以投入市場方式購買100架無人機進行組網,前期投資就需要4000萬左右,這是很大的投入,且只是硬件投入還沒考慮后期運營的問題。
陳小偉說:“如果采取核心結盟的方式,早期只需支付硬件生產的物料費,初期投資可以減少到1/5到1/10,同時應用服務商,比如國遙新天地,也可以對我們采集的數據進行增值服務,這樣我們前期投入少,風險低,而且成果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應用。這一點與中地信基金的而觀點不謀而合,即以利潤“空間”換投資回報“時間”的選擇。
構建無人機遙感網的企業在規模上都屬于中小企業,如其他行業中小企業一樣,地信行業中小企業同樣面臨“改模式、調結構”的問題,中地信基金成立的目的,即是為地信行業中小企業突破發展瓶頸,提供其亟需的資金和資源。在資金方面,中地信基金通過股權投資、債權投資這兩類業務,為地信中小企業提供適合其發展階段和模式的針對性的資金幫助;在資源方面,中地信基金利用金融資源撬動社會資本,參與設立了一系列“智慧城市PPP基金”,為地信中小企業帶來相應業務資源的同時,為其改變現有業務模式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