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pbjqz"><pre id="pbjqz"><noscript id="pbjqz"></noscript></pre></wbr>

            <nav id="pbjqz"></nav>
              <wbr id="pbjqz"><legend id="pbjqz"><video id="pbjqz"></video></legend></wbr>

              PLC企業資訊
                感應加熱設備選型參考
                發布者:aaaa1978722  發布時間:2012-11-19 12:51:09
                感應加熱設備選型參考感應加熱技術與如何選好用好感應加熱設備
                電磁感應式加熱的分類與區別
                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告訴我們磁可以生電,丹麥的自然哲學家奧斯特的右手定則(安培定則)告訴我們電可以生磁。然而無論是磁生電還是電生磁,所針對的物體必須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磁或既導電又導磁的的特性。由于通常只有金屬材料才能符合條件,而非金屬材料中則只有石墨等極少數物質符合條件。因此電磁感應加熱技術主要應用于對金屬材料和石墨的加熱。

                那么,熱量是如何產生的呢?設備輸出的交變電流,通過電感線圈(感應圈)轉換成交變磁場后,作用于處于電磁場中的金屬工件(或石墨)上。這時在工件中便會自然地產生許多閉合的旋轉電流(渦流),該電流極大(相當于短路電流).由于電流具有熱效應(Q=I*I*R*T),所以自然會產生了很多的熱量。另外,工件內部還存在著一種磁滯損耗,它也會使工件內部產生一定的熱量。因此,工件便會在極短的時間(多以秒計)內急劇升溫.如果需要,可使任何金屬材料達到熔點,石墨達到升華。

                     根據設備所輸出的交變電流的頻率高低不同,可將感應加熱技術按工作頻率分為五類:低頻感應加熱,中頻感應加熱,超音頻感應加熱,高頻感應加熱和超高頻感應加熱。
                由于交變電流在導體中流動時存在著趨膚效應,即,隨著電流的頻率升高,電流會趨向于導體的表層流過。因此,這五種感應加熱方式便有了不同的特性.

                   

                   特性比較:

                低頻感應加熱方式

                  頻率最低,頻率范圍:工頻(50HZ)至1KHZ 左右,常用的頻率多為工頻。相對加熱深度最深,加熱厚度最大,約10-20mm;。主要用于對大工件的整體加熱、退火、回火和表面淬火等。

                中頻感應加熱方式

                  頻率范圍:一般1KHZ至20KHZ左右,典型值是8KHZ左右。加熱深度、厚度約3-10mm。多用于較大工件,大直徑軸類,大直徑厚壁管材,大模數齒輪等工件的加熱、退火、回火、調質和表面淬火及較小直徑的棒材紅沖、煅壓等。

                超音頻感應加熱方式

                  頻率范圍:一般20KHZ至40KHZ左右(因為音頻頻率為20HZ至20KHZ,所以稱它為超音頻)。加熱深度、厚度,約2-3mm。多用于中等直徑的工件深層加熱、退火、回火、調質,較大直徑的薄壁管材加熱、焊接、熱裝配,中等齒輪淬火等。

                高頻感應加熱方式

                  頻率范圍:一般40KHZ至200KHZ左右,常用40KHZ至80KHZ。加熱深度、厚度,約1-2mm。多用于小型工件的深層加熱、紅沖、煅壓、退火、回火、調質,表面淬火,中等直徑的管材加熱和焊接、熱裝配,小齒輪淬火等。

                超高頻感應加熱方式

                  頻率相對最高,頻率范圍:一般200KHZ以上,可高達幾十MHZ。加熱深度、厚度最小,約0.1-1mm。多用于局部的極小部位或極細的棒材淬火、焊接,小型工件的表面淬火等。

                    感應式加熱的主要優點和缺點:

                1)對工件無需整體加熱,可有選擇性地進行局部加熱,因而電能消耗少,工件變形小。

                2)加熱速度快,可使工件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所需溫度,甚至1秒以內。從而使工件的表面氧化和脫碳都較輕,大多數工件都無須氣體保護。

                3)可根據需要通過調整設備的工作頻率和功率,對表面淬硬層進行調控。從而使淬硬層的馬氏體組織較細,硬度、強度和韌性都比較高。

                4)經感應加熱方式熱處理后的工件,表面硬層下有較厚的韌性區域,具有較好的壓縮內應力,使工件的抗疲勞和破斷能力都更高。

                5)加熱設備便于安裝在生產線上,易于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便于管理,可有效地減少運輸,節約人力,提高生產效率。

                6)一機多用。即可完成淬火、退火、回火、正火、調質等熱處理工藝,又可完成焊接、熔煉、熱裝配、熱拆卸及透熱成形等工作。

                7)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可隨時開啟或停止。且無須預熱。

                8)即可手動操作,也可半自動和全自動操作;即可長時間地連繼工作,亦可即用即停隨機使用。有利于設備在供電低谷電價優惠期的使用。

                9)電能利用率高,環保節能,安全可靠,工人工作條件好,國家提倡。等等.

                雖然,它也存在著一些缺點。例如,設備比較復雜,一次投入的成本相對較高,感應部件(感應圈)互換性和適應性較差,不宜于在一些形狀復雜的工件上應用等。但它的綜合指標好,優點明顯多于缺點。所以,感應式加熱是目前金屬加工的一種主要工藝。是取代煤炭加熱、油料加熱、燃氣加熱,以及電爐加熱、電烘箱加熱等加熱方式的理想選擇。

                    感應加熱設備的選擇

                如何選擇、選用感應加熱設備呢?主要要從幾個方面考慮:

                被加熱的工件形狀和尺寸

                    工件大、棒料、實材,應選用相對功率大,頻率低的感應加熱設備;工件小、管材、板材、齒輪等,則選用相對功率小,頻率高的感應加熱設備。

                需要加熱的深度和面積

                    加熱深度深,面積大,整體加熱,應選用功率大,頻率低的感應加熱設備;加熱深度淺,面積小,局部加熱,選用相對功率小,頻率高的感應加熱設備。

                所需的加熱速度

                    需要的加熱速度快,應選用功率相對較大,頻率相對較高的感應加熱設備。

                4)設備的連繼工作時間

                    連續工作時間長,相對選用功率略大的感應加熱設備。

                5)感應部件與設備的連線距離

                    連線長,甚至需要使用水冷電纜連接,應相對選用功率較大的感應加熱設備。

                6)工藝要求

                    一般來說,淬火、焊接等工藝,相對可以功率選小一些,頻率選高一些;退火、回火等工藝,相對功率選大一些,頻率選低一些;紅沖、熱煅、熔煉等,需要透熱效果好的工藝,則功率應選得更大,頻率選得更低。

                7)工件的材料

                    金屬材料中熔點高的相對選用功率大一些,熔點低的相對選用功率小一些;電阻率小的選用功率大一些,電阻率大的選用功率小一些。等等。

                    以上這些基本知識,必須綜合分析和應用,才能用的好,用的巧,用的自如。這不但是每個感應加熱設備的專業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也需要使用者、欲用者盡量了解和掌握的。

                詳細請咨詢彭工:13616537655

                版權聲明PLC信息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最新資訊
                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