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時代壓縮垃圾車司機勞動力將減少
駕駛輔助系統
電子穩定控制系統:說起駕駛輔助,大家會認為是高端配置,其實初級的駕駛輔助系統早已相當普遍,譬如全景倒車影像、ABS剎車防抱死、ESP電子穩定系統、TCS牽引力控制系統等,對比過去純機械時代來說,這些都是車輛智能化的體現。

遇行人防碰撞警告
而現在我們常說的駕駛輔助系統,則是為了滿足多種需求發展而來的。先進的歐洲重卡不在話下,國內高端重卡也開始配備這些功能,包括車道偏離預警(也叫車道保持系統)、自適應巡航、車距保持、司機疲勞檢測等等。無論是制動輔助,還是行車輔助,都在提高駕駛的舒適性和主動安全性。
車聯網
車聯網是貨車和物流智能發展的產物,近年國內車聯網的發展勢頭迅猛,各家車企都在著力開發。2009年陜汽就推出了天行健車聯網系統,隨后又有了紅巖杰時達車聯網、福田iFoton車聯網、重汽智慧通車聯網等等,也有第三方軟件公司開發的系統,譬如物流圈內有名的G7。

各家的車聯網系統雖然有所不同,但功能是大同小異的,通常有這么一些:車輛定位檢測、車輛狀態檢測、駕駛行為分析、車輛信息管理、軌跡回放、提供救援服務等等。除了主車外,目前掛車廠商如BPW也有對應的車聯網系統。通過讀取數據,可以遠程了解車輛狀態、司機駕駛習慣等信息,合理利用能改善車輛油耗、制定有規劃的維修保養、調整車輛調度和運輸線路策略等,最終目的就是物流圈常說的“降本增效”。車聯網系統不單是車輛智能化,也是物流管理智能化的產物。
列隊行駛
多年前歐美就提出了卡車列隊行駛(Platooning)的概念,大致意思是讓多臺卡車排成縱列、并保持在一定車距下行駛,這樣能大大減少后車的行駛風阻,達到省油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列隊行駛并不是人為操控跟車,而是通過無線技術連接的自動化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只要前車司機在駕駛,而后方車輛只需通過網絡連接前車,就能自動跟隨,作出轉向、加速、剎車等動作。除了硬件技術外,強大的車聯網系統是必須具備的。

高速列隊行駛連接
特別容易理解的是,列隊行駛中車輛的間距越短,則風阻越少,從而更省油。怎樣能縮短車距?人為駕駛的安全行車距離,除了考慮車輛制動性能外,人的反應時間往往是關鍵因素。而列隊行駛的“反應時間”是由信息傳輸速度決定的,所以理論上只要網絡速度夠快,它能做到比人工駕駛的行車距離更短。從另一角度來看,列隊行駛也是自動駕駛的一種形式,這種智能技術如果能加以發展,可以提升物流效益之余,也降低了壓縮垃圾車司機的工作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