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葉片焦邊枯萎,嫩葉死亡,新梢變褐枯死,根部表現木質壞死腐爛,嚴重時整株死亡。急性癥狀:中午地上部葉片突然失水干枯,病部仍保持綠色,4-5天青葉破碎,似青枯狀,凋萎枯死。慢性癥狀:病情來勢緩慢,初期葉片顏色變淺,逐漸變黃,最后顯褐色干枯,有的呈水燙狀下垂,一般出現在少量葉片或某一枝的上部葉片上,嚴重時,整株枝葉發病,過段時間萎蔫枯死。發病重的植株,根部腐爛。
發病規律:病菌為土壤習居菌,當根系生長衰弱時,抗病能力下降,病菌乘機侵入引起發病,發病高峰期在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土壤條件差,排水不良,通氣性差,有機質含量低,沙質土壤或黏度大的土壤,根系發育不良,易引起發病。前茬栽過李樹、杏樹或其他苗木之類的土壤,病菌累積多,發病重。管理粗放,桃樹生長勢弱,抗病性差,發病重。
如今,幼齡樹也有上根腐病的趨勢了。很多果農看見表土干了,以為就是缺水了,就澆水,或者夏季雨水多,排水不重視、不及時,造成土壤積水,不透氣,影響根系的呼吸作用,使部分根系窒息死亡。有的果農為了樹體健壯,一味的施用氮肥,造成夏季旺長,枝條中空,消耗了過多的儲備養分,且沒有創造等量或者大量的營養,使樹勢變弱;实倪^量使用,也加重了土壤鹽漬化,使根系環境進一步惡化。然而我們看到的病癥是去年夏秋季節病菌就已經侵染桃樹了。桃樹根腐病如已發現,一般來講已太遲了。在桃樹生長期要多檢查,發現桃葉較黃,枝條衰弱,樹枝、干沒有其它病蟲為害現象,就應把根挖出看看,是不是根腐病。
除了傳統的防治方法如: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氮磷鉀配合,適當添加中微量元素。小樹應促根發苗,大樹要合理負載,防止樹勢衰弱,適時修剪,防止徒長、凍害和澇害等,另外需注意以下幾點:
1、定植前做好根系處理和土壤消毒,防止病菌帶入園區,導致根腐病的侵染,或樹勢衰弱、流膠等癥狀的產生。
2、在桃樹定植前開溝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和生物菌劑《地力旺》,提高地溫、起到固碳、固氮、解磷、解鉀等作用,改善土壤團粒結構,緩解土壤板結,加速樹體根系與土壤的養分循環,提高成活率。
3、桃樹耐鹽堿能力比較差,含鹽量較高時,會出現桃樹死樹現象,在堿性土壤也會經常發生缺鐵引起的黃葉癥狀。改善土壤鹽漬化建議使用微生物菌劑《地力旺》。
受到根腐病危害的果樹,應①扒土,晾曬病根,在根部的毛細根區挖土至毛細根,對于有根瘤病害的應割除根瘤。②晾根,灌藥殺菌,挖出根系后使用青枯立克200-300倍+根基寶300倍+大蒜油1000倍+沃豐素600倍+有機硅兌水進行灌根,重點在毛細根區,以灌透為目的,藥液滲完后薄覆表土,不要立刻掩埋根系。到立冬前覆土,越冬。灌施藥液向下引導根系生長、殺滅病菌,向上供給養分。③噴施葉面肥,補充營養,使用沃豐素600倍液+有機硅噴霧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