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pbjqz"><pre id="pbjqz"><noscript id="pbjqz"></noscript></pre></wbr>

            <nav id="pbjqz"></nav>
              <wbr id="pbjqz"><legend id="pbjqz"><video id="pbjqz"></video></legend></wbr>

              PLC企業資訊
                鎂合金腐蝕與防護工藝研究進展
                發布者:hxmj123  發布時間:2010-09-23 18:50:07
                慧聰表面處理網: 1提高純度。冶金因素對鎂合金抗蝕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雜質元素的影響。對大多數鎂合金來說根據影響鎂合金抗蝕性的程度,雜質元素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含量低于5%時,對鎂合金抗蝕性影響不大的元素,如Na、Al、Si、Pb、Sn和Mn等;另一類是降低鎂合金抗蝕性的元素,如Zn、Ca、Ag和Cd等;第三類是即使含量極少(<0.02%)但也會降低鎂合金抗蝕性的元素,如Fe、Ni、Cu和Co等。因此,必須提高鎂合金的純度以改善其抗蝕性,主要是將有害雜質及第三類元素含量降低至臨界值以下。K.U.Kainer等比較了高純鎂合金、與普通AZ91合金的鹽霧腐蝕速率,發現普通AZ91合金的鹽霧腐蝕速率約為AZ91HP合金的19倍。

                    2化學氧化處理;瘜W氧化處理(鉻化處理)是目前鎂合金最常用的表面處理工藝,廣泛地用于涂裝底層或保護鎂合金。其機理是金屬表面的原子溶于溶液中,引起金屬表面與溶液界面pH值上升,從而在金屬表面沉積一層鉻酸鹽與金屬膠狀物的混合物,這種混合物在未失去結晶水時具有自修復功能。但是如果在高于323K的環境中使用,鉻酸轉化膜由于失去結晶水破裂而是自修復性喪失,防腐性能大大降低。但該類溶液中存在大量鉻酐而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屬限制推廣工藝。近年來又發展了一些無鉻化學轉化膜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磷酸鹽膜、磷酸-高錳酸鹽膜、多聚磷酸鹽膜及氟鋯酸鹽膜等。金華蘭等采用磷酸二氫鋇,磷酸,氟化鈉在ZM5鎂合金表面形成了保護性化學轉化膜。周婉秋等采用錳鹽和磷酸鹽體系,通過化學除油—酸洗—活化—化學處理—封閉處理,在AZ31D表面形成了保護性化學轉化膜。這種轉化膜在5%的氯化鈉溶液中具有一定的自愈合能力,所得膜的效果與鉻轉化膜相當,且處理液易于回收,有利于環境保護。蘭偉等采用膠體鈦鹽與磷酸二氫鹽的混合液,通過10%氫氧化鈉將體系pH值調整到3~4。在AZ31鎂合金表面獲得外觀細致均勻,顏色為灰色的磷化膜。該膜可以增強鎂合金基體與有機涂層的結合力以及整個涂層對基材的防腐能力,但磷化膜的性能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工藝還需優化。這些膜的耐蝕性能與含鉻的化學轉化膜相當,并且都是隨后充填封裝處理的良好基底。

                版權聲明PLC信息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看